理论园地
ARTICLE
<<返回列表
三公原则与互联网共有经济的透明核心价值观之一-互联网生而透明

互联网的核心设计理念是 “端到端”(The End-To-End)。这一原则在20多年前互联网的起步阶段就已经提出,至今仍在发挥着根本性指导作用。

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降低互联网传输核心的复杂程度,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这是基于一个假设即任何底层功能的增加都会带来全局性的高代价,这也符合奥姆剃刀的原则。由此,互联网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数据传输,至于判断数据正确与否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则是用户端的自由意志。事实证明基于这样一个开放、灵活的设计原则的互联网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发展出很多运用。

     这一原则的实现需要给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全球唯一的地址以用于标识不同的主机,在传输的过程中不需要中间的节点或者转发节点对于包的内容进行修改。在这个意义上,数据在端系统之间的传输好像是有唯一的通路直接相连。这样,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也不需要知道实际传输的具体的线路。这使得透明在互联网中有了两层含义:就用户端来说,传输路线是不可见的即透明的。而在管理员来说,传输地址是全球唯一的即透明的。

这个设计理念及其互联网的诞生都是基于用户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任何商业模式没有关系,即互联网生而透明。

这样的透明性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基于其上的商业运用有天然的冲突。维护这种透明性的ISP只能提供“比特管道”业务,很难提供可盈利的高层业务和应用;而主张端到端承载分离理念的(比如电信营运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看来,互联网的透明性与商业模型的冲突似乎没有解决之道,追求盈利必然破坏透明性。透明性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病毒、不良信息等很容易攻击用户端,目前的互联网是一个大家相互不信任的互联网。

既然如此,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再追求盈利会不会是一种解决之道呢?似乎逻辑上可以,然而资本的信奉者会认为这会使互联网的发展失去驱动力,现实中是不可行的。即使可以,谁又能来解决信任的问题呢?

     虽然没有终极答案,但我们相信互联网的透明性不能被消灭,它诞生于此,也应终结于此。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人不是从资本而生的,科学也不是。